八月,走进“中国辣椒之乡”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境内,到处是五颜六色的产业,展现了丘北县各族群众在脱贫致富道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。近年来,丘北县在脱贫摘帽后采取多种方式,努力开辟多元化增收渠道,唱响一曲曲产业发展脱贫致富歌。 “红色产业”让辣椒之乡更红 丘北辣椒有年的种植历史,年丘北县辣椒基地被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评定为“中国生态食材之乡”,丘北辣椒被评定为“中国生态食材”。同时,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大力培育丘北辣椒及其系列品牌,提高产地和产品知名度,丘北辣椒产品更大范围进入国内外市场。年种植辣椒50.5万亩,总产量达公斤,预计总产值达10亿元。 火红的辣椒 “黄色产业”让烟农脱贫奔小康 烤烟是丘北县发展30余年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,是实现农民增收、财政增税的主导性产业。年丘北烤烟收购任务30.31万担,全县烤烟种植面积11.21万亩,现正进入烟叶烘烤阶段。预计实现烟农售烟收入近3.5亿元,实现烟叶税收万元。 天星乡烤烟产业促农增收 “绿色产业”让农民就近增加收入 以公司、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,以腻脚、新店、八道哨等乡镇为重点,发展夏秋蔬菜;以温浏、官寨、双龙营等乡镇为重点,发展冬早蔬菜;以曰者镇的烂泥寨、打磨山、塘房和双龙营的小坡地、大横山“水肥一体化”地区为主,发展商品蔬菜4万余亩。 温浏乡早蔬菜基地 曰者镇新寨村多亩蔬菜种植基地里,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采摘蔬菜的身影,而另一侧,田间地头一排排喷灌设施在浇水作业,偌大的蔬菜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。 曰者镇蔬菜基地 每天有上百名工人忙着撒肥、摘菜、装筐、称重和运输销售。建档立卡贫困户王秀英说:“我们一家在基地打工两年多了,基地供吃供住,一个月挣得至0元,收入比在家种地强多了。”曰者新寨片区流转土地多亩,涉及全镇8个村。蔬菜基地长期年就近吸收当地农民工、就近务工人员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,每年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达多万元。 “菊色产业”促乡村旅游 万寿菊产业是丘北县优势产业,先后引进广州立达尔公司和曲靖博浩生物科技公司,发展万寿菊产业4万余亩。自中国船舶定点帮扶后,立达尔公司先后投入万元用于发展万寿菊产业精深加工。年丘北12个乡(镇)共种植万寿菊近10万余亩,占计划的%,全年预计收购鲜花19.6万吨,花农收入1.76亿元,种植农户户均增收0余元,企业加工万寿菊颗粒吨,产值2亿元,成为许多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。 腻脚乡大铁村万寿菊产业 “黑色产业”为当地农民脱贫奠基石 大力发展野生食用菌和人工种植食用菌。目前,野生食用菌主要以农户分散采摘、烘干、销售、初级加工为主。人工种植食用菌近年处于加速发展状态,主要种植巴西菇、金针菇、羊肚菌。培育黑木耳龙头企业,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,在拓展市场上作文章,推动全县食用菌转型升级。 大棚种植的丘北菌产业 据统计,年仅平寨乡就完成冬农开发亩,其中冬马铃薯亩、洋葱亩,冬玉米亩,紫玉米亩,黑木耳、羊肚菌等其他经济作物57亩,共带动户档卡户参与种植发展,预计通过土地流转、吸纳劳动力就近务工、农产品销售促农增收余万元。 丘北县黑木耳产业 “白色产业”为当地农民找到致富路 丘北县曰者、双龙营两乡镇,通过成立蚕桑养殖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,形成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生产模式,先后在曰者街、新寨等相继注册丘北县恒通蚕桑养殖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、丘北县宏顺蚕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4个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,目前已发展社员0多户,种植桑树0余亩。 桑茧养植户家中长势较好的蚕茧 据丘北县宏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怀花介绍,合作社带动当地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桑养蚕,向贫困户提供蚕种在家散养,等蚕结茧了再进行回收。在新寨村委会红光村小组宋加福家,一床床蚕蛹摆满了整个屋子。“总共要养一吨多的蚕蛹,明天还要拿来9床。”宋加福说,他家除了养蚕还栽了50亩桑叶,去年收入12万元,今年预计有20万元的收入。 曰者镇新寨村蚕桑基地 “荷花产业”让八方游客赏心花农增收 每年5至8月,沿着丘北县城至普者黑景区13公里,普炭高速公路以西,万余亩荷花盛开。中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观赏荷花。近年来,八道哨乡矣睹、白脸山、豹子坡、双龙营镇普者黑村、排龙村、阿诺村等部分村民租凭田地种植荷花园,成为普者黑观荷赏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 普者黑万亩荷花基地 排龙村归根普者黑花海农业科技示范园管理员李杰宽介绍,全园共种植亩观赏花卉,其中,栽植荷花亩、十样景花亩。参与分红的农户17户,其中3户建档立卡户。整个普者黑旅游旺季,入股农户每户可分到红利20余万元,比种农作物划算多了。 云南网记者期俊军杨苑通讯员张德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p/pgzp/1646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