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文山州丘北县曰者镇红旗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点石坝村,整齐美观的住宅楼,宽阔平整的道路,颇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墙,恬静优美的壮乡风光与静谧祥和的乡村生活相映成趣。 石坝村新貌张天宇摄 张春龙这对90后小夫妻的“桐桐多肉种植基地”就隐藏在这个美丽的移民村里…… 移民搬迁走向幸福新生活 年,为建设丘北县红旗水库,库区内有6个自然村户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、支持水利水库建设,实施整体搬迁,采取插花安置和集中安置两种方式,集中安置的有曰者镇新村、茶花一村、茶花二村、石坝村和双龙营镇松毛地新寨共5个移民村寨。搬迁后,政府逐步加大对石坝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建房、修路、修灌溉沟渠,为移民村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,还在村旁配置了耕地,帮助村民发展种养殖产业,开启新的生活。 日者镇茶花一村、二村全貌张天宇摄 年8月,丘北县在石坝村实施了移民搬迁安置避险项目工程,给每户群众发放了住房、公路等补助。自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实施以来,石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房子由土基房变成整齐划一、颇具特色的新式楼房,进村道路平坦宽阔,活动场所设施配备齐全,改变了过去住户拥挤、人畜杂居、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。 村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鼓动下,转变观念,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和生产方式,发展农、果经济作物,挣钱路子越来越多,生活越过越好,已成为水库移民后续扶贫的亮点、民族团结融合的典范、乡村生态治理的标杆。 特色多肉产业促增收致富 张春龙夫妇是库区移民的新一代生力军,他们继承和发扬先辈勤劳勇敢的品性,他们始终饱含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,始终坚持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的不懈劲头。 张春龙的吊盆多肉植物苗周侣摄 年5月,两人回乡扎根创业种植多肉。从多肉栽培、养护到开拓市场,夫妻二人从零开始学习,不到1年时间,温棚的多肉植物种类发展到50多个品种、约1.6万株,其中不乏珍贵的红覆轮、紫金绒、绍羞缀、黑檀乌木等多肉植物品种,已发展成为丘北第一大多肉种植基地。他们是石坝村从过去“种稻饱肚、养猪过年”转变为“土地生金、产业揽客”的缩影。 张春龙发展了50多种温棚多肉植物 针对多肉产业,石坝村下一步将扩大繁育规模,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营销模式,拓宽销路;打造以移民村为背景的集观光、零售、DIY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多肉民宿,实现整村带动。 张春龙的多肉植物地 “十四五”期间,石坝村将推动生态旅游,以普者黑风景名胜区为核心,连同茶花、新村、大石桥等村寨形成连片桃花海,改造建设少数民族风格的民俗旅游村,打造独特的生态与民俗旅游产业。 历经60余年,安置点石坝村已经由一穷二白的穷乡僻壤发展建设成为今天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美丽乡村。 云南网记者夏苇通讯员张德华卢左花 本文来源:云南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yy/pgyy/3065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