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忌口 http://m.39.net/disease/a_6064851.html 西畴,如果你愿意在网上查一下这个地名,就会感叹于造物主的无情和冷血,它竟然真的造出如此荒寂之地,并把人类安排在这样的地方生存。 上世纪90年代的西畴,放眼望去,视野范围内尽是一个一个的白色或者灰褐色隆起,这些密密麻麻的隆起大范围覆盖了土壤,不是别的,都是石头。全县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99.9%属于山区,裸露、半裸露的喀斯特山区占75.4%,是全国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,被列为国家实施石漠化治理重点的一个贫困县。26万西畴人民就一代代在这样的石头缝里扒生活。 当上天为你安排这样一把烂牌?你怎么打?这也是西畴人面临的问题。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,在贫瘠和落后中,“西畴精神”应运而生。 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沉重如山的贫困,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,西畴人民不悲观、不埋怨、不畏缩,在不等不靠的苦干实干和创新探索中铸造了“搬家不如搬石头,苦熬不如苦干;等不是办法,干才有希望”的西畴精神,探索走出了“山顶带帽子、山腰系带子、山脚搭台子、平地铺毯子、入户建池子、村庄移位子”的“六子登科”石漠化治理新路,把昔日的乱石旮旯变成了今天的生态绿洲。 在漫漫时间长河里,西畴精神已经不仅仅是西畴人的专属,在广袤的七乡大地上,千千万万不屈于命运的文山人得到了其中的精髓! 和全国同步脱贫,是目前文山州的第一目标;—年,则是文山州脱贫攻坚的关键年份。在《文山州脱贫攻坚规划(—年)》里,全面规划了包括全州8个县(市)的脱贫计划,其中,产业发展脱贫成为了重中之重。 文山虽然因为种种历史原因,发展远远晚于其他兄弟州市,但“等不是办法,干才有希望”!文山州委、州政府规划出了一条立足资源禀赋,以市场为导向,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、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的精准扶持机制。围绕文山三七、烤烟、辣椒、甘蔗、木本油料、畜牧等特色产业和水果、茶叶、咖啡、八角、草果等优势产业,全力构建“一村一品、多村一品、一乡一业、一县一特”的特色产业发展体系,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,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品加工、服务基地。 产业脱贫,短短四个字听起来简单,做起来难于上青天。怎么做?让谁做?如果不成功,谁来承担风险?都是本分的农民,谁敢第一个吃螃蟹? 在广南五珠乡山脚村,村干部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。政策是有了,可大家都小心翼翼,不敢争先。为了提高贫困户的积极性,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把头发都抓掉了。 村里有一户贫困户,户主叫石荣奎,一家4口人就居住在又矮又窄的石棉瓦房里。年初,他的妻子生病住院花掉不少钱之后,本就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。 虽然家里贫困,但是石荣奎很有干劲!得知自己被评为建档立卡户,国家政策一下来,石荣奎就第一个“撸起袖子”,让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很是意外。年8月,国家补助他家3万元,他自己又贷款8万元建起了一幢占地80平米的新房,不甘落后的他还在年初大胆借了8万元钱,种植了50亩烤烟。烟叶进入采摘烘烤期,预计将为他增加8、9万元的收入,慢慢发展和累积,脱贫完全不成问题。 “打铁还需自身硬,你一天不努力,睡在床上哪来的钱?”这就是从“要我脱贫”到“我要脱贫”的石荣奎对西畴精神的感悟,他是这么说的,也确实这么做了。 如果说石荣奎是普通贫困户的缩影,那富宁的罗朝开堪称脱贫产业领头人中的佼佼者。 十多年前,罗朝开家曾是弄凤村“全村第一穷”,一家四口住在茅草房里,家徒四壁,靠种植包谷维持生活,他还要供自己的弟弟读书,生活非常艰辛。 几年后罗朝开抓住国家大力实施脱贫攻坚的机遇,在当地党委、政府的支持下建了砖瓦房。“不等不靠不懈怠,苦干实干加油干”,为了改变家里的贫困,罗朝开毅然外出务工,年他倾尽打工的积蓄,并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凑了6万块钱,买了15头牛和只羊,抱着拼一拼的心态,回家搞起了自己的事业。 和老婆一起咬牙坚持两年后,真被他拼赢了,年,单是养殖牛羊就获得了11万元的纯收入。照理说一个庄稼汉能走上致富路已经很不容易了,但罗朝开却有一颗“不安分”的心,养野猪、养蜂、又紧接着成立了自己的富民龙强养殖专业合作社。 靠着自己的努力,罗朝开从“全村第一穷”华丽转身“全村第一富”。然而,他没有独自享用果实,而是无偿把牛羊送到周边村贫困户手中,让他们养殖到出栏,最后只收成本。如今,一共有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他一起发展养殖产业,从他给的一头牛、六七只羊,发展到四五头牛、二十多只羊的规模,全部达到脱贫标准! “自己富不算富,大家富才是富”,文山人的热心肠和团结已经刻在了骨子里。砚山县维摩彝族乡白沙坡村是一个石漠化严重的彝族村寨,但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,农村妇女王陆芬愣是靠着一个一个教,一户一户拉,把白沙坡村的妇女都带动起来积极发展刺绣产业,不仅给大家带来收入,还在年成立了砚山华韵手工刺绣有限公司。公司的成立为广大农村妇女搭建了另一个就业平台,带动了维摩乡、稼依镇、江那镇、干河乡等县内乡镇及广南县、丘北县、富宁县的千余名妇女发展刺绣产业,走上脱贫之路。 世代居住在彝族村寨的妇女,她们与生俱来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文化中的美有独特的理解,她们用手中的针线,把彝族文化、把文化中的美变成日常身上的穿戴,世代沿袭了下来。如今,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把彝族文化带出了世代居住的村寨、大山,不仅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也通过手中的针线绣出了自己的幸福人生。 “西畴精神”究竟是什么?其实它没有那么深奥,本质是勤奋,核心就是实干。文山人拥有着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、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、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、勤劳实干的实践品质、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、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、不忘初心的人民情怀。“西畴精神”不仅体现了贫困地区群众不甘落后、自强不息、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,更体现了全州干部群众在新时代奋发图强、追赶跨越的精神风貌。 历史的进程总是伴随着人类的实验和冒险创造出更戏剧化的剧本,生下来就抓到一副烂牌又有什么要紧?把它打漂亮,已经足够引人瞩目了。 本台:张海蓝 编辑:张海蓝刘虹 制作:农锦庄陆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p/pgsp/2489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