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砚山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,涌现出了一批批干实事、能干事的优秀驻村队员,大家从不同的工作岗位下沉到基层一线开展工作,一头扎进农村,成了“地道”的村干部,黎晶就是其中一位,从最初雷厉风行的转业军官成为如今“爱管闲事”驻村干部,他究竟有什么故事呢? 日前,记者来到砚山县平远镇洪福村,见到了正在村委会给村民们办理各种材料的黎晶,今年38岁的他,身形高大,留着利落干净的寸头,谈吐清晰,穿着一身已经有些褪色的迷彩服。一张小床、一个装衣服的包袱、一个广播、一张书桌是他来驻村的所有装备,简朴的床顶上挂着一张防雨的塑料布,朴素简单是记者对他最初的印象。 “我是农村里长大的孩子,不怕吃苦”是黎晶在艰苦驻村环境里最大的支撑,作为丘北县曾经的高考理科状元、转业军官,看似“风光”的外表下,却有一颗普通的心,年3月得知自己要到洪福村驻村的消息,他和妻子商量后做出了带着孩子驻村的决定。 砚山县平远镇洪福村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黎晶:我母亲身体不太好,媳妇一个人照管确实比较辛苦,我觉得我可以帮她分担一些,所以就带着小孩到下面驻村,小孩子跟着来驻村,体验下农村生活也是一种锻炼的机会,刚来的时候也比较忐忑,下来后,他在我们农村幼儿园里读书,刚来的时候他哭了一早上,开始还没多少感触,后面想起来以后,有时候还是会觉得有点心酸。 “爱管闲事”的驻村干部 就这样,黎晶白天就跟着村里的工作人员走村串寨开展工作,放学就接上孩子一起入户调查,大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,小到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,他都乐此不疲的给予帮忙和处理。 今年已经77岁曾文英是村里的贫困户,常年生病,一直和小儿子一起居住,家里房屋破旧已无法居住,黎晶立马和村委会商量,最后在政府的扶持下,帮他们盖起了新房,曾文英每次看到黎晶,眼里都满是感激。 砚山县平远镇洪福村村民曾文英:黎队长关心我,经常来看我,心很好,我很高兴的,以前老房子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,政府盖新房子给我住,我非常的舒心。 黎晶告诉记者,在村里,面对和曾文英一样的普通的老百姓,他一直是当亲人一样看待的,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和怠慢。 砚山县平远镇洪福村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黎晶:当时我来做脱贫攻坚(工作)的时候,我认为是一件很光荣的任务,村委会的工作不比单位的工作,工作也就不分白天黑夜,但是我们来这里以后,像我们工作队,不管有没有工作,对自己日常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。 在驻村的两年多时间里,黎晶走访了很多困难群众,发现很多人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脱贫。了解情况后,他和村里的干部一起找项目,学习周边乡镇的产业发展方法,总结出了自己村里发展的方向,利用土地平整连片的优势,动员大家种起了辣椒、土豆、蔬菜等生长周期较短的农作物,长短结合的利用季节来发展农业,同时动员村里的年轻人到外地务工学习技术,留守妇女则就近务工照顾老人、孩子。对此,他身边的同事都戏称他“爱管闲事”,实则是满满的敬佩。 黎晶同事王江明:黎书记这个人,为人和善、谦逊、做事情认真仔细,经常带领工作队员进村入户,深入田间地头,平时我们都是叫他黎哥,每天早上我们还没上班他就送小孩去幼儿园上学,等我们来的时候,他已经在村委会办公了,作为一个男人带着小孩来驻村,也是挺不容易的,我也是挺佩服他的。 简单质朴、能干事是大家对黎晶最多的评价,也是最大的肯定,在砚山县如火如荼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日子里,黎晶仿佛换了一个性子,他说驻村从来不是来玩的,是来脚踏实地当群众的“贴心人”的。 砚山县平远镇洪福村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黎晶:虽然个人能力有限,我一个人的确为他们做不了太多,但是你来到这个地方,就算是跟群众说几句鼓励的话,一年里他家搞生产,你帮他出一些主意,比如种什么比较好,包括去看他家的土地,或者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很小的事情,我觉得还是很有存在感的。 编后:从优越的工作中下沉到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开展驻村干扶贫工作,是检验一个干部的试金石,能否守住初心,能否造福一方百姓则是广大干部的责任和追求。黎晶只是众多驻村干部当中的一个缩影,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接地气的干部能够“管起闲事”来,真正成为百姓的“贴心人”。 砚山融媒:张卫姣李云韬 编辑:苏娟罗贤熙 制作:冯明兰陆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4243.html |